『脱颖而出』的意思和解释
【成语解释】
战国时代,秦兵攻打赵国。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,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,但缺一人,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。平原君说,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,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,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,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,你没什么能耐,不去吧!毛遂说,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,“乃脱颖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”,就是说,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,岂止光露个尖儿!(见于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;颖:据旧注,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)后来用“脱颖而出”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。
【典故出处】
宋·苏轼《与参寥》:“吴子野至,出颖沙弥行草书,潇然有尘外意,决知不日脱颖而出,不可复没矣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成语结构】
偏正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感情色彩】
褒义词
【成语正音】
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
颖,不能写作“影”。
【成语辨析】
脱颖而出和“锋芒毕露”都可形容人才能全部暴露。脱颖而出偏重于“出”,即显露,指原来显得并不突出,被重用之后,才显露才能,而“锋芒毕露”偏重于“毕露”,即才能完全显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