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一意孤行』基本信息
『一意孤行』的意思和解释
【成语解释】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本谓谢绝请托,坚持自己的主张。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,无视别人的意见,独断专行。孤行:独自行事。
【典故出处】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(赵)禹为人谦倨。为吏以来,舍毋食客。公卿相造请禹,禹终不报谢,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成语结构】
偏正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感情色彩】
贬义词
【成语正音】
“行”,不能读作“行列”的hánɡ。
【成语辨形】
“孤”,不能写作“狐”。
【成语辨析】
一意孤行与“独断专行”、“专横跋扈”,都有“不考虑别人意见。办事主观蛮干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(一)“专横跋扈”含有“蛮横、霸道”的意思,语气较重,一般只用于掌权者,一意孤行和“独断专行”,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,语气较轻,而且不限于当权者,一般人也可用,应用范围较宽。(二)一意孤行和“独断专行”的不同在于一个“断”字。“独断专行”表示“独立作决定和行事”,一意孤行本身不含“断”,只含有“按自己的意愿行事。”
成语典故

西汉时,太尉周亚夫有个属官叫赵禹。此人文笔犀利,廉洁正直。汉武帝对他极为赏识,便任命他为太中大夫,参与制订国家法律。赵禹等人根据汉武帝的旨意,补充和修订了原有的法律条文,以约束办事的官吏。当时许多官员都请赵禹作客赴宴,希望他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回旋的余地,可赵禹从不作答回请。后来,赵禹等人决定制定“知罪不举发”和“官吏犯罪上下连坐”等律法,以限制朝廷官员。公卿们知道消息后纷纷去劝说赵禹,要他不要把法律定得太苛刻。谁知赵禹见了携带重礼而来的公卿们时,只是和他们天南地北地乱聊,根本不理会他们的暗示。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,只好起身告辞。在他们离开前,赵禹又把礼物一一退还给他们。人们这才知道赵禹是个真正廉洁正直的人。有人问赵禹,他是否考虑周围人对他的看法。他回答说:“我这样拒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,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、处理事情,按自己的意志办事,而不受别人的干扰。”

更多相似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