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不动声色』基本信息
『不动声色』的意思和解释
【成语解释】
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,形容态度镇静。也说不露声色。
【典故出处】
宋·欧阳修 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谓社稷之臣矣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不改变声色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成语结构】
动宾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感情色彩】
褒义词
【成语正音】
色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
声,不能写作“生”。
【成语辨析】
(一)不动声色和“不露声色”意思基本相同。但不动声色偏重指外部表情,形容态度镇定,情绪冷静,“不露声色”偏重指在喜怒情况下能控制思想感情不使其外露。(二)不动声色和“无动于衷”,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。但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、冷静,“无动于衷”还可以形容心肠硬、冷酷或意志坚定。
更多相似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