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水落石出』基本信息
『水落石出』的意思和解释
【成语解释】
宋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水落下去,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。比喻事情真相大白。
【典故出处】
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出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;含褒义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成语结构】
紧缩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感情色彩】
褒义词
【成语正音】
落,不能读作“là”或“lào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
落,不能写作“摞”。
【成语辨析】
水落石出和“真相大白”,都有“真实情况搞清楚了”的意思,但水落石出是比喻性偏重于“情况搞清楚了”,“真相大白”偏重于被掩盖或歪曲的事情或情况搞清楚了。
成语典故

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是名文学家苏洵的长子。神宗当皇帝的时候,采用王安石的变法政策,苏轼因不赞成新法,和王安石辩论。那时王安石很为神宗所器重,苏轼敌不过他,被贬到湖北当团练副使,他在黄州的东坡地方,建筑了一间居住,所以又称苏东坡。自号东坡居士。

苏东坡喜欢山水,时时出去游玩。赤壁是三国时东吴和蜀汉联军大破曹操的地方;但赤壁在湖北有三处,一在汉水之侧,竟陵之东,即复州;一在齐安之步下,即黄州;一在江夏之西南一百里,今属汉阳县。江夏西南一百里之赤壁,正是曹公败处,东坡所游之赤壁在黄州汉川门外,不是曹公失败的地方,东坡自己也知道,他先后做了两篇赤壁赋,只是借题发挥而已,名同地异,因他的才思横溢,文笔流利,写得唯妙唯肖,使后人对于赤壁这地方,都怀有向往的心情,在后赤壁赋中,他有这样几句“...于是携酒与鱼,复游于赤壁之下,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,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,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识矣。…”,“水落石出”苏轼的赋中,本来是指冬的一种风景,但后人把这水落石出四字,用做真相毕露被悉破的意思。也有人把一件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以后,等到真相大白,也叫做水落石出。

更多相似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