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怒形于色』的意思和解释
【成语解释】
形:显露;色: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
【典故出处】
宋·洪迈《夷坚志》:“绍兴二十一年,唐嘉猷为教授,既试,将揭榜,游学进士福州人陈炎梦登大成殿,夫子赐之酒五尊。子夏怒形于色,举足蹴其二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谓语、状语;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成语结构】
主谓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感情色彩】
褒义词
【成语正音】
色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
形,不能写作“行”或“刑”。
【成语辨析】
见“怒不可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