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衣冠禽兽』基本信息
『衣冠禽兽』的意思和解释
【成语解释】
外表衣帽整齐,像个人,行为却如禽兽。比喻卑劣的人。
【典故出处】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不但衣冠中禽兽,乃禽兽中豺狼也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成语结构】
偏正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感情色彩】
贬义词
【成语正音】
冠,不能读作“ɡuàn”。
【成语辨析】
衣冠禽兽和“沐猴而冠”都有“貌如人,实似兽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①衣冠禽兽偏在内心,指人的心肠凶狠、歹毒,“沐猴而冠”偏重在行为,指人行为卑劣。②“沐猴而冠”可比喻像禽兽一样的人,衣冠禽兽不能。
成语典故

成语\”衣冠禽兽\”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,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,行为却如同禽兽。

其实。这个成语的原意并非如此。“衣冠”作为权力的象征,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,在官服上绣以飞“禽”走“兽”,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。这种等级制度,从明朝就已经开始了。据明、清两史的《舆服志》记载,文官绣禽、武官绣兽,而且等级森严,不得逾越。“衣冠”上的“禽兽”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。

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:鹤、锦鸡、孔雀、雁、白鹇、鹭鸶、鸂鶒(xichi)、鹌鹑、练雀。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:麒麟、狮、豹、虎、熊、彪、犀牛、海马。

本来,衣冠禽兽是褒义词,但是明朝中晚期,官场腐败,文官爱钱,武将怕死,欺压百姓,无恶不作。于是,“衣冠禽兽”就演变成为非作歹、如同牲畜的贬义词。

更多相似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