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不毛之地』的意思和解释
【成语解释】
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(通“赐”)之不毛之地。”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,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。毛:古通“苗”。
【典故出处】
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
【常用程度】
常用
【成语结构】
偏正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
【感情色彩】
贬义词
【成语正音】
地,不能读作“de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
地,不能写作“的”。